小鹏押注大众子品牌,15万级高阶智驾胜算几何?
文|曹妍
编辑|彭韧
2024-03-21 10:44:07
小鹏需要向市场证明其持续经营能力——包括外部融资获得资金保障、降本增效摆脱亏损泥沼,以及提升销量实现规模效益。

3月19日,小鹏汽车(XPEV.N、9868.HK)交出了一份“喜忧参半”的业绩报告。

2023年,小鹏共计亏损103.8亿元,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3.6%。“自成立以來,本集团一直产生经营亏损。”小鹏在财报中坦言。全年,公司实现总收入306.8亿元,同比增长14.2%,增幅低于去年的28.0%。

积极的一面是,在技术降本、经营调整等一系列举措下,小鹏四季度亏损为13.5亿元,同比、环比均有所收窄。同时,公司本季度汽车交付量(60158辆)首次单季突破6万,带动收入同比增长153.9%至130.5亿元,优于去年同期(-39.9%)。

整体来看,小鹏依然面临持续亏损、收入增速放缓的压力,同时也在努力改善经营情况。资本市场反映较为平淡——截至3月19日美股收盘,小鹏股价微涨0.71%至9.89美元;在港股市场,公司股价3月20日收于40.55港元,涨幅为1.88%。

业绩之外,投资者更为关注小鹏大众车型的增长潜能——3月16日宣布推出10-15万级子品牌后,小鹏美股和港股在3月18日收盘分别上涨1.87%和7.14%。财报电话会上,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,未来三年,公司将打造超过10款全新车型。

年初至今,小鹏的美股和港股跌幅约为30%,而纳斯达克指数上涨7.7%。接下来,小鹏需要向市场证明其持续经营能力——包括外部融资获得资金保障、降本增效摆脱亏损泥沼,以及提升销量实现规模效益——这是子品牌和全新车型即将承担的“重任”,也是关乎小鹏成长性和估值的关键要素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押注大众子品牌

2023年四季度,小鹏汽车毛利率环比回正至4.1%,超出市场预期。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将其归功于“技术降本和经营改善计划初见成效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四季度汽车毛利率在产品降价基础上实现的。去年底,小鹏下调旗下P7i、G6等多款车型价格,拉动12月汽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20115辆。

不过,降价换销量并非长久之计。今年初,小鹏汽车针对P7i、G9再次降价,可是前两月销量(12795辆)不及预期。小鹏预计,2024年一季度汽车交付量在2.1万至2.25万之间。也就是说,公司三月汽车销量至少达到8205辆。

2024年,小鹏定下了汽车年销量28万的目标——月均销量维持在2.3万辆以上。这也意味着,达成一季度2.1万辆目标后,小鹏汽车月均销量还需突破2.8万辆。

在此背景下,何小鹏于3月16日透露,公司即将发布价格在10-15万元、面向全球汽车市场的全新子品牌A级车。财报电话会上,小鹏表示子品牌将于北京车展期间(4月25日至5月4日)亮相,三季度上市,助力公司更好地实现目标交付。

子品牌即MONA项目——2023年8月,小鹏宣布以最高58.35亿港元(约合53.69亿元)价格,收购滴滴MONA整车研发项目相关资产。双方合作开发的新车定位“15万级”,率先落地C端市场,之后推向B端市场。

顾宏地此前接受《巴伦周刊》中文版专访时表示,小鹏预计15万级别车型是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战略高地,也是兵家必争之地。2024年,公司将专注于新品牌首款A级智能轿车的量产和交付,滴滴则为新车带来规模化起量机会。

从产品版图来看,小鹏押注子品牌是水到渠成的选择。目前,小鹏的产品矩阵主要分为三大类:P5、P7两款轿车,G6、G9两款SUV,以及X9一款MPV,价格区间在15-40万之间——正好留出10-15万细分市场空缺。

除了冲击销量,何小鹏还强调了子品牌的盈利预期——公司打造了以智能驾驶为亮点的15万级别新品牌,实现利润是其目标。在电话会上,何小鹏称,2024年下半年上市的智驾车型,辅助驾驶硬件成本将降低50%。

达成上述一目标需要对成本和效率进行极致把控,这也是小鹏当前面临的挑战——虽然四季度汽车利润率回正,但2023年数字仍为-1.6%。与之对比,理想汽车(LI.O、2015.HK)和蔚来(NIO.N、9866.HK)2023年汽车毛利率分别达到21.5%和9.5%。

市场能否买单?

子品牌占领空缺赛道、技术升级压低生产成本,最终指向规模化和盈利性——小鹏的美好构想,能否得到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认可?

放眼整个行业,小鹏押注的15万级市场的确具备增长潜力。据杰兰路统计,2023年,中国10-15万元乘用车所在市场份额达到30%,10-20万元乘用车份额接近50%。然而,10-20万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(31%)却低于20-30万及30万以上车型。这就为15万级新能源汽车提升渗透率提供了可能。

不过,15万级汽车市场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细分赛道之一。杰兰路数据显示,2023年,中国10-20万新能源车市场中,比亚迪(002594.SZ、1211.HK)、广汽集团(601238.SH、2238.HK)埃安占据头部地位,市占率分别达到50%和14%。

交银国际直言,在15万级别市场,新势力的规模及成本控制能力不如比亚迪、长安汽车(000625.SZ)和吉利汽车(0175.HK)等传统车企。MONA更大的作用在于提高产能利用率,而销量和单车毛利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挑战。

销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本市场情绪。2022年9月,小鹏G9上市后销量不及预期,同年10月美股股价下跌44.6%;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.9%。G6于2023年6月上市后表现突出,公司美股股价7月飙升55.89%;纳斯达克指数同期上涨4.05%。

对于子品牌,小鹏认为优势在于高阶智驾能力。“大众用户需求还未真正释放,是因为没有车企能把全域自动辅助驾驶做的非常好。未来18个月,高阶智驾的拐点将要到来。小鹏新车将搭载高等级智能驾驶系统,并可实现盈利。”何小鹏说。

理想情况下,子品牌车型凭借15万级市场少有的高阶智驾能力,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。随着销量攀升,小鹏智驾技术得以更广泛应用,反哺技术升级。

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今年1月,小鹏将X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可用范围覆盖243城;2月,XNGP城区智驾用户渗透率达到83%。小鹏表示,接下来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研发投入每年将达35亿元,研发团队将超3000人。

此外,自去年四季度启动“木星计划”渠道改革方案,小鹏正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和渠道下沉,为子品牌和新车型做好准备。小鹏在电话会上透露,今年三季度,销售门店数量将增加到600家。MONA则会在现有渠道门店独立销售。

目标已经明确,道路却不平坦。“一季度以来,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。有一批企业出局,也有知名科技公司停止造车投资。中国智能电动车淘汰赛正式开始。”何小鹏坦言。

截至2023年12月31日,小鹏现金及等价物共计456.9亿元。按照公司目前的亏损水平,留给小鹏的盈利时间还有四年左右。

文|曹妍
编辑|彭韧
版权声明:
《巴伦周刊》(barronschina)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(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;市场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。)
#公司行业


  • 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9009821号-1
  • 法律声明: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
  • 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:Juankang@barronschina.com.cn